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云南省首届国家级监测核医学医护人员职业病防治之昆医大附一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内照射监测

 2021年10月20日10点,按照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疾控中心)关于《开展核医学工作人员内照射现场测量工作函》的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2021年职业病防护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304号)及《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云南省职业病防护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卫办职健发〔2021〕5号)要求及规定,省疾控中心首届组织开展国家级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进行内照射监测,首先国家疾控中心的两位专家莅临附一院呈贡医院核医学科开展了实地监测。

1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对放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职业性个人监测,职业性个人监测包括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和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核医学专业与影像科、介入科、心内及心外科等其他科室有明显的不同,其职业照射的特点是从事非密封型放射源操作,不仅接受外照射,还可由于摄入放射性核素而产生内照射。所以,职业病防护也更多地关注核医学工作人员。

我国《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2002)于2002年颁发,但职业性内照射监测的相关工作却相对滞后,此次省疾控中心组织开展对我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进行内照射监测尚属于我院乃至我省核医学界的首次,并特邀国家疾控中心的两位专家现场监测,填补了云南省核医学界内照射监测的空白,对我省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各类人员健康监测指导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国家疾控中心安全工作所张建峰博士等2人指导下,朱高红主任带领我科呈贡院区所有医生、护士及技术人员,并首先接受内照射的现场监测。此次测量工作采用InSpector1000便携式γ谱仪,对甲状腺及大腿两个部位的内照射剂量进行监测,整个监测工作持续约两个小时。

12

 

13

 

14

 

在核医学诊疗中,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有90mTc、131I和18F等,其中131I临床中用量最大且挥发性强,如果操作防护不当,容易导致工作场所出现严重的污染,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受到内照射。2021年10月25日,国家疾控中心发布了我科内照射监测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我科所有工作人员监测指标均已达标并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这直接有力的说明了我院核医学科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放射性核素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及科学性,而且并未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此次对附一院呈贡院区核医学科现场监测,得到了国家疾控中心安全工作所张建峰博士及云南省疾控中心相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赞扬,表明我们医院核医学科是全国开展放射性核素碘-131和磷-32等治疗最多科室之一,表明工作现场及医技护工作人员监测完全达标,他们还提出将我科对放射性核素的管理和使用模式当做示范点进行全国推广的设想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