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描绘了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戴路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一职。在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风雨与共、共同成长的10余年中,他在科室里一职积极倡导一种理念:踏踏实实做学问,低调淡泊学做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从当初科研基础薄弱、学科单一逐渐成长起来,整个学科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员梯队、科研教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已经成为云南省呼吸科临床重点专科、云南省呼吸疾病研究中心、云南省呼吸专业唯一博士研究生招收单位、昆明医科大“十二五”内科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单位、云南省呼吸学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呼吸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双重身份让戴路明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作为科室主任、团队的带头人,他积极开拓、果敢决断;同时他又有浓厚的学者气息,科室管理工作的精力分担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科研学术的孜孜以求和严谨态度。在几年的工作摸索中,他把两个身份很好地结合,自身发展和科室发展同行,学术地位成就了他在科室管理中的威信并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医疗水平提高,科室的发展又为他在医学领域中的探索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条件。戴主任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中已经变成了一个科室的气质。
建设学习型科室是他对科室发展的目标
戴主任常常告诫自己的团队:“做工作要踏实一点,做学问要细致一点,把医疗诊治活动当成学问来做,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多看文献,结核临床,多写一点。把医学研究当成一门艺术。”
“建设学习型科室,建设省内一流的呼吸科”是戴主任为科室长期发展定下的目标,学科建设是提升科室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如何提高呼吸科的专业性,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一直是戴主任的工作重点,也是改变大家对“呼吸科只是看看感冒”的传统印象的突破口。几年来,在戴主任的带领下,呼吸科不断开展新技术:内科胸腔镜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开展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技术,使得间质性肺病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大大提高,也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了提高胸膜疾病的诊断率,作为呼吸科的当家人,戴主任多次和兄弟科室沟通,并专门派人出去进修内科胸腔镜、支气管镜。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他为员工铺设的良好平台
读片是呼吸科医生的基本功,为了提高大家的读片水平,提高疑难和少见疾病的诊断率,戴主任每周三都会主持读片会和疑难病例讨论会,每一个医疗组把本周内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科室讨论,集整个科室的力量来攻克每一个疑难病例,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大大增强年轻医生对呼吸病的认识。几年来,在戴主任的带领下,许多临床上相对少见、疑难的疾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被攻破,这些疾病的诊治大大提高了呼吸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年轻医生从事呼吸专业的信心,也使他们对呼吸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学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为了激励和锻炼年轻医生,给年轻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戴主任亲自主持科内的业务学习讲座,大家轮流每月一次以多媒体形式讲课,把学术讲座与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增强了科室的学术氛围,把呼吸科逐渐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科室”。
戴主任身上有着学者典型的严谨、执着、淡泊、低调的气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使他的人生之路走的很踏实。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淡泊宁静之中,是和谐和积极的心态,谈而愈浓,近而愈远,放开生命的那些细枝未节。所向往的、所追求一种生命的形式,才真正地在前方,而不是一时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