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共同发起,将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视觉日,据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3700万人目盲,1.24亿人视力低下。而我国目前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居世界第一。我们身边也会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眼镜,而且发现度数并不低,有的小孩甚至是只有3~4岁就出现了近视。据去年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约为50%,随着年龄增长,近视率也同比例上升,大学生中近视者就占到总人数的九成!而近视患者中有四分之三的病例是可以治疗或预防的。所以世界视觉日的发起就是为了强调视力是人的一项权利,号召大家重视呵护视觉健康。
我国未成年群体的患病率居高,首要原因还是学生群体对于视力健康的不重视,我国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用眼过度,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因此,推广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刻不容缓,借着第20个世界视觉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科学护眼!
首先哪些因素会导致低龄儿童的近视呢?
1、过量使用电子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几乎每家都有多种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手机等。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哭闹,会让小孩长时间看电视或者刷手机。有的小孩上学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条件下可能更容易没有节制的使用手机。很多孩子在睡觉之前,喜欢窝在被窝里偷看手机。这些都是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期这样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
2、屈光不正:所谓的屈光不正,就是眼睛在正常状态下视物时,平行光线经过一系列的折射之后,不能清晰的将图像形成于视网膜上,而是将图像落入视网膜的前方或者后方,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视力水平逐渐增长。如果儿童在这段时间有屈光不正,光线则刺激不到患眼的黄斑中心凹,影响视觉发育,视力会低于同龄人,并容易出现弱视的情况。
如何防治低龄儿童近视?
由于儿童对视力的感知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及成人明确,所以很难自己发现近视,所以家长需要通过日常行为的观察以及定期带孩子去医疗机构进行视力筛查来评估。日常用眼行为异常包括:孩子有歪头看东西、眯眼看事物、习惯性揉眼睛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进行检查视力情况,看看是否存在近视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家长们要合理安排儿童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每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休息时选择闭目静息或远眺,缓解视觉疲劳。有时间的话,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比如打球、放风筝等,至少持续2个小时以上。并且要教育孩子改掉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及时让眼部得到休息。还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C和钙、胡萝卜素等的蔬菜和水果。
而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筛查也应该定期进行,首次视力筛查应在孩子出生后6周内进行常规眼底检查,一岁以内分别在3、6、8、12月龄各筛查一次,1-3岁在18、24、30、36月龄各筛查一次,学龄期间每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眼病的早期治疗。如果发现小孩患上了近视,应到医院进行规范性医学验光,科学配镜,避免度数加重。对于戴镜儿童,应每年定期去医院复查,明确屈光度数变化的程度,并给予更换与之屈光度相匹配的眼镜。
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膳食,加强眼部护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保护视力,共见我们生命中所有美好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