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明月昭昭,千里赴迢遥。2022年6月5日-12日,由云南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云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慈华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健康促进会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承办的第十届昆明心血管论坛(KMHF 2022)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通过全线上模式,围绕心血管领域热点话题和最新进展,共设置24个论坛,254场专题讲座,顺利完成13台手术的转播与录播,347位全国专家倾情参与讲课、主持和讨论,吸引了超50万人次的点击观看,累计注册量13754人,为全省乃至全国心血管病同道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学术盛宴。
群贤荟萃,云岭齐相聚
KMHF 2022
6月5日,在大会执行主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教授的主持下,大会开幕式顺利召开。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杨洋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院士、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彭云珠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等众多领导和专家出席。
杨洋主任在开幕辞中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是云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核心因素之一,近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各级心血管病防治能力,相信通过此次会议能够更好地促进云南省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推动全省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获益。
饶子和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在葛均波院士、陈义汉院士、王建安教授、霍勇教授等一大批国内顶尖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昆明在心血管诊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希望未来能够不断突破生命科学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尽绵薄之力。
彭云珠副院长表示,KMHF不仅仅是一次会议,更是心血管同仁交流的平台,合作的纽带,也是共同的事业。
践学致用,聚焦前沿学术
KMHF 2022
精湛的临床技术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精彩的开幕式过后,6月6日-12日,干货满满的学术交流正式启航,起搏论坛、心律失常论坛、房颤抗凝治疗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脏罕见病专场、肺血管疾病专场、心脏超声论坛、高血压论坛、冠脉微循环论坛、临床与基础研究论坛、高原心血管健康论坛、基础电生理论坛、心电论坛、心脏重症论坛、康复双心医学论坛、心内科学科建设论坛、晕厥论坛、胸痛中心建设论坛、心血管护理论坛、心衰论坛、心脏瓣膜病介入论坛、心脏代谢论坛等精彩内容轮番开启。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相关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6月6日举行的起搏论坛特别邀请到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黄德嘉教授致开场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汤宝鹏教授,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执行主任、心律失常中心执行主任郭涛教授,云南省心律失常诊治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范洁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徐原宁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蒲里津教授、华宝桐教授、赵玲教授等众多国内知名起搏电生理专家参与。紧跟起搏电生理领域当前最新技术、新进展、新器械和新理念,着眼于起搏器在心衰、冠心病、心肌病、晕厥等患者的诊疗、评估应用、适应征选择等临床策略和国内外相关最新指南和研究进展,专家们分享了来自不同中心的最新前沿动态,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精彩的前沿分享后,来自云南省各地、各级医院的众多优秀中青年起搏电生理专家带来多个包括经典左束支起搏、Sync AV、CRT起搏、CCM、SICD、无导线起搏、右心室心肌病在内的众多经典、疑难病例分享,为广大起搏电生理医师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分享。
我国房颤诊疗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6月7日,大会特设心律失常-房颤新技术论坛和房颤抗凝治疗论坛以及左心耳封堵专题论坛。聚焦房颤导管消融、腔内超声、vizigo等房颤诊疗新技术、房颤抗凝治疗最新循证策略,精彩的学术报告结合病例分享和手术演示,形式丰富,为进一步提升西南地区各级医院规范、优质的房颤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心律失常-房颤新技术论坛中,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宝桐教授、王静教授、玉溪市人民医院杨明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乔宇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劲林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庆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曦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易甫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李绍龙教授等国内房颤介入治疗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围绕房颤的综合管理和最新技术应用进行了精彩的授课和病例讨论。
房颤抗凝治疗论坛中,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红雁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刘洋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静教授结合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指南对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治疗策略以及高龄房颤患者的抗栓方案进行专题演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张志辉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海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晨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锐洁教授等多位与会专家围绕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精准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左心耳封堵专场聚焦LAAC循证证据、权威指南、影像技术、操作技巧、术式演变、器械发展等话题,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白元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锐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治远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纬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姜小飞教授和德国KKM医疗中心余江涛教授等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楚雄州人民医院王元章主任团队、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陶四明主任团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主任团队、玉溪市人民医院郝应禄主任团队和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光雪峰主任团队通过手术转播演示了6台精彩的左心耳封堵手术,为广大医师提供了一场集前沿与实践、创新与发展于一体的学术盛会。
6月8日,全天候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论坛可谓大咖云集,精彩不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分享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介绍了FFR指导精准PCI前沿进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贺勇教授分享腔内影像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围绕CTO PCI前向导丝技术进行分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则探讨了腔内影像学指导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石蓓教授分享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认识与进展,众多介入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下半场,多名优秀的术者兵分三路,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导管室内轮番上演了精彩的手术演示,结合病例分享,将理论与实战完美融合,为大家奉上了酣畅淋漓的介入技术体验。
做好罕见病工作是推动心血管病诊疗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心脏罕见病专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庆教授和陈玉成教授分别围绕心肌淀粉样变和法布雷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管理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年伟教授、解放军920医院段亚男教授和大理州人民医院陈静教授通过病例分享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这两种罕见病的临床诊治难点和诊疗思路。
肺血管疾病专场中,陈玉成教授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红波教授、张剑青教授和庆开雄教授、甘肃省第一人民医院曹云山教授围绕肺动脉高压的风险评估和药物治疗、肺动脉栓塞以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介入治疗展开了精彩的讲课。
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钰教授和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骆志玲教授担任主席的心超板块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尹洪宁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文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薪教授和朱蔚教授等多位国内专家聚焦心脏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多角度应用,结合病例分享,传授“心眼合一”的修炼技巧。
高血压防治工作是控制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一大重要抓手,6月10日举行的高血压论坛围绕高血压领域防治热点和难点和前沿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子宏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青原教授等众多高血压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汇报,并就高血压患者的规范诊疗和综合管理与会专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近年来冠脉领域的热门话题。由孟照辉教授和上海市胸科医院沈玲红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的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论坛,河南省人民医院李牧蔚教授介绍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沈正教授带来了冠脉介入过程中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处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涛教授分享了从指南/共识看冠脉微血管病变积极干预的重要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爵非教授分享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诊断进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艳教授分享了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为焦点的心血管研究,会议内容吸引了众多冠脉介入领域专家学者的参与和讨论。
临床与基础研究板块,论坛主席由孟照辉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李慎涛教授联合担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和医学院张学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彦辉教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宇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文芳教授从多领域、多维度阐述了临床科研思路和数据分析经验分享,干货满满,让人获益匪浅。
心律失常论坛基础电生理板块,围绕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射频导管消融的相关并发症防治等结合病例分析讨论,昆明市延安医院光雪峰教授、李绍龙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蒲里津教授、华宝桐教授等受邀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临床电生理基础技术原理和临床诊疗经验。希望更多的医生投入到电生理领域,使得西南地区电生理队伍不断壮大。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的一部分,特殊的气候和高原环境会对人体心肺系统带来影响,但人们对高原心血管疾病知之甚少。为此,大会首次特设“高原心血管健康论坛”,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教授和赵玲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论坛还特别邀请到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朱芳一院长,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主任、高原疾病学教研室主任王江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江瑞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云南省跨高原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大理大学跨高原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吴新华院长,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煌教授以及贡山县人民医院和胜华教授等知名专家担任讲者。围绕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山病的分型讨论、高原血压异常、高原肺动脉高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与会专家结合前沿学术展开了热烈交流,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江瑞教授还从智能化角度,提供了通过数据模型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和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多元诊疗视角,这都对进一步提升高原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研究和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电论坛中,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志毅教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则林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云蕙教授、李金凤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波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青林医师围绕左束支阻滞分型、急危重症心律失常、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特点、以及远程心电监测、室性早搏后的心电现象、运动负荷试验和可穿戴设备临床应用等心电领域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分享。
心脏重症版块,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ICU中心主任张海涛教授,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学副主委、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陶凌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常委兼干事长、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晁彦公教授,云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MICU主任钱传云教授,云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张玮教授等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重症医学专业大咖齐聚线上,聚焦心脏重症患者诊疗现状和最新策略,为大家带来了实用性和启发性兼备的宝贵临床经验。
康复双心医学论坛,从临床病例分析出发,围绕心血管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治、心律失常患者的双心诊疗思路以及无创心功能监测和体外反搏技术以及正念减压等话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沈玉芹教授、马文林教授和南京鼓楼医院王磊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等多位心脏康复领域专家学者带来了专题汇报和病例讨论。
心内科学科建设板块,特别邀请到云南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黄兴黎局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授、云南省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心高华斌主任作参会嘉宾。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佳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心血管学科一直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优质学科,面对新技术和新挑战,要重视同省内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健康云南建设,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而共同努力。黄兴黎局长表示,要大力发展亚专科,深耕优势专业。云南省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心高华斌主任强调了科研发展、人才引进和优化学科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晕厥论坛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中梅教授、赵玲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教授、张海澄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田宏教授等专家围绕疑不同类型难晕厥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管理进行了精彩的归纳和总结。
胸痛中心建设论坛中,围绕胸痛中心的再认证标准、基础胸痛急救单元建设标准、新冠肺炎疫情下胸痛中心运行及质控方法、急诊科在胸痛中心运行中的作用、规范化溶栓和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等主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易绍东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杨丽霞教授等胸痛中心建设领域专家进行权威解读。随后的专题病例讨论会中,各地一线医护人员围绕急症PCI和急诊溶栓展开了精彩的急性胸痛病例交流和经验分享。
心血管护理论坛主席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静华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务贤教授担任,论坛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明霞教授等专科护理带头人,针对临床不同类型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策略分享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科研方面的经验与心得,从而实现心血管护理知识、经验的互通共享、学科共建的目标。
心衰论坛中,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孔洪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王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等心衰领域一众专家聚焦2022 AHA/ACC/HFSA心衰指南等临床最新热点,对HFpEF、右心衰竭等不同类型心衰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进行了深度探讨。
心脏代谢论坛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彭道泉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寿锡凌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玉善教授等代谢领域专家,围绕GLP-1RA、血脂、血糖、动脉斑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等代谢热点话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相关指南解度探讨心血管风险和危险因素管理新策略。
近年来,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技术发展也趋于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介入论坛汇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等国内结构瓣膜领域资深专家和学者,他们结合丰富的病例分享和实战经验,分享了TAVR最新前沿技术、器械和理念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砥砺前行,逐梦再启航
KMHF 2022
6月12日晚,在闭幕式上,大会名誉主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彭云珠教授表示,此次昆明心血管论坛的召开十分成功,会议内容覆盖了18个亚专科领域,大咖云集,影响力巨大。众多专家齐聚云端分享研究成果,共话心血管前沿动态,开拓心视野,为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升介入诊疗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指明了方向。为地方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力提升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构建更为全面的心血管专科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机会。
孟照辉教授表示,此次大会的圆满召开离不开卫健委领导和心血管领域专家同道的鼎力相助和倾情参与。昆明心血管论坛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学术会议,更是心血管同道交流合作、开拓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纽带。通过会议进一步调动不同亚专科领域研学探讨的积极性,在交流和协作中共赢,共同推动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心血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