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5日,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第一届中国小RNA病毒研讨会”在云南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前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图1)、牛津大学结构生物学家DavidStuart教授(图2)发起,邀请了来自六个国家,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渡大学等的生物学名家,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国内知名学者,齐聚昆明,共同探讨了小RNA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图1)
(图2)
会议由饶子和院士主持,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昆华致欢迎词。
王昆华院长发言指出(图3):我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科教兴院,鼓励本院职工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工作,这是我院第一次参与组织召开如此规模的国际性基础研究学术会议,通过分享和交流该领域专家的前沿成果,必将有力促进我院的科研和医疗工作,希望与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加强交流与合作。
随后,云南省副省长李玛琳致词(图4),对大会的召开致以美好的祝愿。李副省长就我省病毒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病毒学基础研究对卫生事业发展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对省内病毒研究领域各位专家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各位专家在此次会议中博彩学术、增进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共同促进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图3)
(图4)
在此次的学术会议中,来自牛津大学的David Stuart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的James Hogle教授、普渡大学的Michael Rossmann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图5)等10余名国外知名专家,以及清华大学娄智勇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员等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图6、7)。
(图5)
(图6)
(图7)
2018年7月16日至18日,由饶子和院士及昆医附一院心内科孟照辉教授带队,陪同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前往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在希尔顿酒店举行了闭门会议。会议由饶子和院士、David Stuart教授主持,对小核糖核酸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困惑,以及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协商组成病毒研究团队,加强合作和联系,共同促进病毒研究及疫苗研制的发展(图8、9、10)。当天,恰逢哈佛大学的James Hogle教授的生日,会务组提前准备了生日蛋糕,参会人员共同为他庆祝了生日(图11)。
(图8)
(图9)
(图10)
(图11)
特别值得学习借鉴的是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88岁高龄的Michael Rossmann教授,因蛋白质超二级结构等重要的发现,曾三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精神矍铄的他目前仍在实验室工作,会议中除了大会发言,全程参会,还随时提问。在饶子和院士指导下,孟照辉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人体P5CR看家蛋白的结构(该结构含有以Michael Rossmann教授名字命名的“Rossmann折叠”),他们深入探讨了该蛋白表面电荷、微通道与RNA的相互作用及病毒性心肌炎研究的热点问题(图12)。作为该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近年来,孟照辉教授在我省开展蛋白质X射线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帮助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及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相关工作,已在国际蛋白质数据库投放10个蛋白质原子水平精确坐标数据,特别对人体P5CR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处国际领先水平。
(图12)
病毒是人类的顽敌,虽然防治疾病的新技术在不断涌现,但疾病谱在不断演变,临床医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感谢国内外各位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云南,带来一场生命科学研究的盛宴,感谢云南省科技厅关鼎禄副厅长及香格里拉州政府及医院为该会议的圆满召开给予的大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