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世界早产儿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在1号住院楼9楼开展纪念行动,围绕世界早产儿日“有爱,有未来”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将曾经在NICU里与“死神”顽强搏斗胜利的早产儿宝宝请回来和临时的爸爸妈妈们——儿科的医护人员,再相聚,通过每个早产宝宝精彩美妙的经历,分享他们的经验、感受和未来,但是带来的更多是感激和快乐!看到此情此景,所有的医务人员感到付出一切辛苦和汗水都值的,活动还采取发放资料、现场咨询、张贴标语,义诊等多种方式,为广大群众宣传早产儿相关科普知识,现场对群众提出的早产儿预防、早产儿营养与喂养,特别是母乳喂养、早产儿护理、孕产期保健要点、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预防接种程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面对面讲解,并组织本科室专家现场开展义诊。
活动中,一位家长和我们这样说“通过这次的活动让他意识到了早期干预训练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到应该怎样养育好一个早产儿宝宝,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让他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早期干预训练,让我们“早到的天使”远离早产并发症。
最后,还举办了亲子游戏(抬头比赛、翻身比赛、独坐比赛、爬行比赛等),并分设各级奖品,此举旨在鼓励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正确的引导,促使宝贝健康成长。
通过此次世界早产儿日宣传、知识培训活动,号召大家提高对早产儿的认知度,增强早产儿家庭的信心,改善早产儿健康状况,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弘扬医务人员敬业精神,为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打下坚实基础。关爱早产儿宝宝,关爱早产儿家庭,关爱早产儿未来,我们还需要全社会大家更多的努力!相信经过各方努力早产儿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相关阅读】
生命奇迹一再上演,精心呵护从未放弃——“早产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我国每年早产儿约110万。为倡导人们更多关注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采取有效行动,降低早产导致的疾病与死亡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将每年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在2016年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37周之前分娩的孩子,都被称为早产儿,这样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中国是早产儿数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二胎政策放开,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儿的数字也在逐年增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就越差,可能会发生呼吸窘迫、肺部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异常、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疾病。因此,早产儿治疗及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患儿需要过许多关口,并且每个关口都相辅相承,一个关口过不来,满盘皆输。因此也是标志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更代表着科室医疗发展水平的的高度。
撰稿:高灿钧,校审:丁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