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党支部、团支部举行“学雷锋”公益讲座活动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积极响应院团委组织的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昆医附一院麻醉科党支部、团支部联合徐晓古筝艺术中心于3月24日在雄达茶城徐晓古筝艺术中心举办了麻醉科系列公益讲座。此次系列公益讲座特别针对儿童及家长为群体并以生活“急救”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洗手”为主题而开展。
本次系列公益讲座由昆医附一院外科党总支部书记王家明、麻醉科党支部书记杨文燕和团支部书记杨丹丹带队,并邀请了本科室青年讲课教师杨伟博士和张睿老师为大家授课,杨文燕书记也担任了此次讲座的讲师为大家讲授急救知识。通过前期的网络宣传得到了本院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孩子及其他群体纷纷前往参与我们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一开始由徐晓艺术中心的徐晓老师为大家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芬芳》,徐晓老师用娴熟的技艺撩动着琴弦,指尖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琴声温文尔雅,荡气回肠。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得到此次讲座在一开场就得到了升华,与其说这是一场公益性的专业讲座倒不如把它当成一次生活和急救小经验的分享,就像《茉莉芬芳》一样花香满园,我们公益讲座的爱心也在整个教室蔓延开来。
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佩戴假牙或体弱的老人,甚至正常成年人也会发生。由于食物或异物嵌顿与声门或落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杨文燕主任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了我们在发生窒息时第一时间运用Heimilich急救法进行自救或抢救他人会及时避免情况恶化。杨主任也是多次演示了Heimilich急救手法和现场提问互动,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在遇到这种紧急情况下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急救自己和抢救他人。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伤病员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现场心肺复苏,6分钟内到达医院继续抢救的,抢救成功率可达40%以上,由此可见病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了我们应该争分夺秒把握急救黄金4分钟,为病人把握更多宝贵的急救时间。
凡是有人口存在的地方我们均应普及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把心肺复苏作为人人都应该学会的救人技能。杨伟博士带动现场家属和孩子一同参与并亲自示范了如何正确的进行心肺复苏,我们在做心肺复苏时应该注意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完成了他的授课,课程积极生动,孩子和家长们也是踊跃抢答和提问,杨伟博士也耐心给与了解答。
可能你会认为洗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张睿老师认为洗手可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触摸到公共场所的墙壁、扶手、门把手等,而当我们闲下来时可能就会抠鼻子、揉眼睛,此时可能会让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致使健康的身体受到侵袭。
当天的张睿老师犹如一名幼儿园老师用温婉动听的言语给小朋友讲述了:今天你洗手了吗?什么时候该洗手?应该怎样洗手?强调了正确的洗手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在场的所有家长及孩子在张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六步洗手法,最后在轻快的洗手歌节拍中教会大家勤洗手、洗好手。
此次麻醉科“学雷锋”活动系列公益讲座在家长称赞声、孩子的欢笑声、徐晓老师《高山流水》悠扬琴声中落下了帷幕。正如伯牙与子期千里觅知音一般,我们能相聚在一起为大家分享讲座是我们之间的一种缘分,预祝徐晓古筝艺术中心与麻醉科系列公益讲座越办越好。我们相信在此次活动的影响下,麻醉科团支部的成员们一定能处处、时时把“雷锋”带在身上,为别人奉献自己的爱心,自己从中感悟帮助别人的快乐,使雷锋精神成为同学们的一种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