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心血管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全国心血管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一直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全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心血管领域国际最先进的诊疗技术。7月17日,心内科孟照辉主任邀请著名华裔心血管病专家、德国Helmut-G.-Walther医疗中心心脏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余江涛教授来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上午,余江涛教授做了题为“潮流与梦想—非冠脉介入技术”的主题演讲,并着重向心内科、神经内外科等与会人员介绍了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技术手段、适应症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为宣传推广左心耳封堵技术以及培养独立术者奠定基础,为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提供新思路。紧接着余教授以理论学习与操作培训相结合的互动性授课模式带来了一场介入培训盛宴,余教授和孟照辉主任一起亲自指导我科年轻介入医生完成了两台左心耳封堵术,整个手术在麻醉科医生和心脏超声王钰副教授食道超声配合下完成,教学管理处彭云珠处长也来到现场观摩手术并与余教授探讨左心耳封堵术相关细节,所有人的共同参与证实了余教授所倡导的“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心内科团队与院内超声、麻醉、放射以及心外科等多部门的协作支持,以确保每一台介入手术规范安全成功地进行。
手术结束后曾勇副院长代表王昆华院长热情的邀请余江涛教授经常来我院指导交流合作,搭建中德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培养更多的年轻医生。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人口众多,发病率与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现患病人数达1000万以上,房颤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核心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但数据表明,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整体现状不够理想。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尤其中高危患者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国内房颤患者真正接受终身口服抗凝药的比例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不到10%),因此预防卒中的任务相当严峻。如果出现卒中,患者轻则至残,重则致死,其社会影响和经济压力相当巨大。余教授介绍,左心耳封堵术通过“一劳永逸”的方式来达有效预防卒中的效果,这一点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相当多的中国患者有左心耳介入封堵手术适应证,通过预防减少卒中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并大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医疗经济成本。余教授相信LAAC技术一定会很快在中国发展起来,得到广大同行的全面认可和广泛应用,他寄语我们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云南省内率先常规开展左心耳介入封堵手术,培养优秀术者,造福云南百姓。
左心耳封堵手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