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2018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为“科学治疗、携手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而目前,帕金森病患者正趋于年轻化。在当今帕金森病资讯丰富多彩的时代,怎样选择合理的正规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是帕友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第22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专家携手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健康教育活动。
2018年4月13日,由云南省医院协会神经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神经内科、干疗神经科联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举办的“科学治疗、携手健康”大型健康教育活动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号楼5楼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序幕。整场活动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余化霖教授主持。
(余化霖教授)
诊断帕金森病的最佳途径是接受做临床检查,活动中来自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贾帆主任为大家带来《帕金森病异动症的表现及处理》,受到了广大帕友的一致好评。
(贾帆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疗神经内科杨兴隆博士向帕友们介绍帕金森病早发症状和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及运动方面,帕友们获益良多,得到帕友一致好评。
(杨兴隆博士)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庞爱兰博士向大家展示了手指操。手指有很多神经连接大脑,手指操可以充分刺激这些神经,有助增强脑功能,预防或抑制认知障碍症的发展。在座的帕友们都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庞爱兰医生指导患者做手指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戚仁莉博士向帕友们介绍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让帕友们对疾病的诊断有了全面的认识。
(戚仁莉博士)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有了新的进展,目前DBS(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是全球公认的最先进的治疗方式之一,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的耿鑫博士为大家介绍了《DBS治疗帕金森病》,让广大帕友对帕金森疾病DBS手术治疗有了清晰的了解和更加全面的认识。
(耿鑫博士)
2005年,国际组织将红色郁金香选为帕金森病的象征,原因是一位荷兰的园艺家威尔德(J.W.S. Van der Wereld)将其于1981年培育出来的栽培品种命名为“詹姆士·帕金森郁金香”。如今,这种郁金香被指定为“国际帕金森病日”的标志物,并为国际帕金森病组织广泛运用。来自云南省帕友关爱中心的李丽莹老师教帕友们一起完成郁金香的折纸
(李丽莹老师)
活动中云南省神经外科元老马以骝教授教授在余化霖主任的邀请下,不辞辛劳,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一直以来,老教授不断关注云南省学科建设的发展,关心帕金森疾病治疗的新进展,积极推动帕金森疾病多学科的合作。
(马以骝教授会议后总结)
义诊照片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