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科技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隆重召开2021年科技工作大会

在医院八十周年院庆之际,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氛围,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经过精心筹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科技大会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于9月16日在报告厅隆重召开。医院党委张爱云书记,党委副书记、院长曾仲教授,副院长梁红敏教授,党委苏伟副书记,纪委段永书记,副院长倪师今教授,副院长朱梅教授出席了会议,医院各党总支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40岁以下青年博士以及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表彰的人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梁红敏副院长主持。

21

2021年科技大会现场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曾仲院长在讲话中强调医院召开医院科技工作大会,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2021年云南省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以及昆明医科大学2021年党政工作会议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医院发展的现状,分析我们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十四五”医院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曾仲院长从科研“必须为”、而且“大有可为”以及“怎么为”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医院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医院2021年及十四五科技工作必须全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云南卫生健康发展需求、面向重大疾病研究的需求,加快临床、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加强重点优势项目的中长期规划,重点打造培育国家和省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领军人才和培育青年英才;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和运行,建立科研大数据平台;抓实云南省临床医学中心、云南省临床研究中心两大平台建设,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指导,建立科研管理新体系。

22

曾仲院长讲话

 

梁红敏副院长通报了今年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立项的工作总结,从项目类别、人员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比全面深入分析了医院自1991年以来国基金的立项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22年以及十四五的申报立项目标。根据目前各科室的人员职称、学历结构的分析,对表对标,精准到每一科室、每一个人,客观、有针对性地对2022年国基金申报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23

梁红敏副院长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工作总结和安排部署

 

随后,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专家代表消化内科主任缪应雷教授和教学管理部主任彭云珠教授分别作了科研工作的经验交流发言。

 

24

缪应雷教授作交流发言

25

彭云珠教授作交流发言

 

接着,苏伟副书记宣读了《昆医大附一院关于表彰2021年度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和团队的决定》,大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由主席台就坐的医院党政领导为获得“科技创新奖”、“科技成果贡献奖”和“科研平台建设奖”的个人和团队颁奖并合影留念。

26

在主席台就坐的医院党政领导为获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颁奖

 

党委张爱云书记作了大会的总结讲话。张书记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院建院八十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科技、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科技工作新发展格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此,在今后的科技工作中,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对科技事业的政治保障作用;二是必须坚持建设科技强院的奋斗目标;三是必须坚持人才驱动。会上张爱云书记还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三点希望:一是要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二是要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三是要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27

党委张爱云书记作大会总结讲话

 

大会的第二阶段由中科院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陈策实教授作“临床医生如何做科研”的专题培训。陈教授从医院科研管理的特点、存在问题,临床医生做科研的优势、资源以及难点、对策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并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的撰写等方面的经验、技巧倾囊相授,给全体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

28

大会现场穿插播放了宣传片《以科技的力量,守护生命之光》,短片记录了医院获国基金立项的42位医务人员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国基金申报过程中默默奋斗、辛勤付出的心路历程,大会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了我院医务人员申报国基金的热情,营造了以解决疾病诊治临床问题为导向,服务患者、投身科技创新、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的氛围。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