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肾脏疾病规范化诊疗能力,推广肾脏病领域新知识、新技术,6月27—28日,由云南省医院协会肾脏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云南省医院协会肾脏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会议设主会场、护理分会场及免疫性疾病规范化诊疗分会场,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通过专题授课、病例分享、实操演练等形式,围绕肾病医学前沿、慢性肾脏病规范化诊疗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昆明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红明在致辞中指出,省医院协会等学术平台是医学界的重要纽带,需与医疗机构形成“相生关系”。肾内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具有深远的辐射带动作用。肾内科下设的各个学科方向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肾内科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内科的整体实力,更将为整个临床医学的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吴红明强调,要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繁荣学术氛围,从亚专科入手,推动有组织的学科建设,为云南省肾脏病医学事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昆明同仁医院副院长唐斌幽默比喻:“当下正值云南野生菌食用高峰,肾病专家们正是保障百姓‘放心吃菌’的健康卫士,本次会议兼具学术高度与民生价值。”他呼吁全省同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肾脏病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医学院院长樊均明提出“边疆医疗+‘一带一路’”构想:“邀请上海、武汉、香港等地专家来滇,不仅要提升本地诊疗水平,更要为边疆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肾脏病防治贡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袁伟杰教授高度评价云南肾脏病同仁的学术热情:“每次参会都能感受到大家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氛围也激励着我们专家团队更深度地参与合作。”并强调:“学术年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他呼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把优秀的技术‘沉下来’,帮助云南肾脏病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幕式由云南省医院协会肾脏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二科主任袁红伶主持。袁红伶指出,云南省肾脏病学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次会议为全国肾脏病学同道,以及我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基层)从事肾脏病和血液净化相关专业的同道搭建了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寻求合作、赓续友谊的学术平台,为推动我省肾脏病防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主场大会中成都医学院樊均明院长、上海交大附属医院袁伟杰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惠明教授、北京中关村医院杨涛教授等省外权威专家及省内专家关于齐聚一堂。以“肿瘤相关性肾疾病、IgA肾病、血透通路管理、狼疮性肾病、腹膜透析”等临床难点为核心,为临床提供多维度诊疗思路,为参会代表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知识盛宴。
免疫性疾病规范化诊疗分会场以“IgA肾病”为核心,采用“案例分享+导师点评”的实战模式。参会代表针对病例中的诊疗难点现场“点睛”,从免疫抑制剂选择、疗效评估到个体化方案调整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提问-打分-总结”的互动机制,助力青年医师夯实临床思维。其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肾脏内二科的朱雯钰医师在此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护理分会场聚焦血液净化护理规范化操作,聚焦血液灌流护理新理念与组合型人工肾规范化操作,设置专题分享与实操演练双环节,汇聚省内外护理专家共同交流探讨。来自云南省内多家医院的31位护理选手围绕组合型人工肾操作要点进行规范化演练,促进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搭建起切磋互学、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吸引全省150余位护理人员参会。昆医附一院吕娅老师在致辞中强调:“标准化操作是患者安全的基石。”鼓励护理人员通过演练提升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