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络病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心脑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2023年4月22日在云南昆明召开。
本次大会由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以岭药业协办。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葛元靖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彭云珠教授,云南省阜外医院心内科郭涛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林亚明教授等领导和名专家出席本次学术年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榆红教授及第二届主任委员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杨丽霞教授录制了寄语视频。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及线下同步直播。
本次年会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张颖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葛元靖秘书长首先代表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专委会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专委会抓好组织建设,凝聚更多中西医结合的同道,共同推动中西医协同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希望专委会各位委员珍惜平台提供的学术资源,积极参加专委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不断推动络病学在云南的发展;三是希望专委会发挥好学术引领,桥梁纽带作用,为健康云南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彭云珠教授代表主委单位致辞,她表示:昆医大附一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中医科建设,促进医院的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医院连续出台支持中医科发展的各项措施,希望专委会能够带领更多同道,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西医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朱榆红教授和杨丽霞教授在致辞寄语中表示: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多款中成药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防治中展现出了确切疗效,同时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相关中成药也做了大量的循证研究,在临床运用有着坚实的依据,临床常见疾病多版指南及相关诊疗方案都收录了通络药物作为联合治疗用药。“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开幕式结束后,年会举办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邀请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许顶立教授《心衰患者水钠潴溜的处理策略》,心血管知名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涛教授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云珠教授就该专题进行主持及讨论,强调:容量超负荷是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水钠潴留和液体重新分布。心衰患者容量状况的临床评价,特别是判断应用利尿剂治疗时,机体容量状态的正常与否,仍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水钠潴留防治的优选。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颖教授讲述《中医脉络学说指导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阐述了脉络学说指导心血管专科建设有效提高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及络病理论指导的创新成果转化,云南省中医医院林亚明教授讲题《通络药物治疗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建议》,提出络病理论转化的中成药通心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心血管、安全性的专家建议,昆明市延安医院尹淇教授讲授《稳定性冠心病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进教授带来《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叶靖教授带来《“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理论指导失眠症防治》
云南省内知名专家金艳蓉教授、陈长征教授、韩剑虹教授、黄微教授、高彦教授、赵燕教授、蒲里津教授、齐峰教授、杨艳教授、白燕教授担任了主持及讨论任务,就络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中西医协同络病研究热点进行的精彩分享和交流,让与会者学到了丰富的络病学知识。
大会还安排了“通络杯”通络药物临床应用病例大赛,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大理州中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10余位青年医师参加病例大赛,经过精彩激烈的比赛角逐,最终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陈胤峰医师获得一等奖,来自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涛医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高奕医师、云南省中医医院伊丽娥医师获得二等奖,来自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唐仁春医师、昆明市中医医院廖娟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俸一然医师、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曾洪波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苏扬医师获得三等奖。病例比赛还邀请了,云南省中医医院李晓教授,庞明杰教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杨志秀教授昆明市延安医院姚雨凡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红苗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赵珖主任担任比赛评委及点评嘉宾,并在比赛中做了精彩点评。
本次年会召开之前,张颖主委召集专委会常委以上委员,对2022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就2023年工作开展进行讨论。络病学专委会将继续凝聚中西医同道力量,以络病理论为学术抓手,以造福更多患者为己任,以提高委员学术水平为核心,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云南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