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29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在其合理膳食行动中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明确提出了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很多重要文件中,不仅提出并呼应了世界卫生组织这一重要的号召,还专门成立了中国营养学会母乳喂养促进工作委员会,进行了母乳喂养的实际指导和宣传。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最安全的天然食物,而且母乳喂养可以大大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当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母乳喂养存在多重困难,包括母亲生理、心理上的,当然也包括社会性的。我们应该正视并鼓励母亲及家庭面对这些困难,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对一个新的生命来说,婴儿或者幼儿时期的营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当作最重要的营养行动,是保障婴儿健康、促进人类发展的最重要行动。
生理上,母亲应在产后1小时内就开始母乳喂养,初乳在生后10天左右逐渐转化为成熟乳,而初乳对于新生儿尤为重要,它蛋白质含量高并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可以保护婴儿防止感染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促进胎粪的排出,促进肠道成熟。生产后医务人员应该指导母亲通过正确的哺乳姿势,保证频繁有效的吸吮,在哺乳前需要做好泌乳准备,用毛巾热敷乳房,轻轻的按摩,每隔2到3小时要刺激吸吮一次。家人还可以给母亲进行背部按摩,刺激泌乳反射,用拇指在脊柱两侧做小圆圈按摩顺脊柱从上往下循环进行。有母婴分离的情况,需要使用手法挤奶或者吸奶器保证对乳房的泌乳刺激,挤出的母乳可以放置冰箱储存,待后期喂养。当出现乳头疼痛、皲裂的情况时要评估母亲的喂养姿势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含接姿势会导致乳头的过度牵拉导致破溃疼痛。当出现皲裂时可以使用乳头保护罩保护乳头,在喂奶间歇,乳头上需要涂抹乳头修护霜、减少衣物的摩擦。当炎症明显时需要使用外用抗生素消炎处理,但是只要不是严重的化脓性乳腺炎都可以正常进行哺乳。
心理上母亲产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的心情,调整母亲的作息时间尽量做到与婴儿的同步,避免母亲的过度疲劳及焦虑,注意产后抑郁的发生,如果出现应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同时需要家庭共同支持母乳喂养,特别是早期喂养存在困难,泌乳不足的时候。母亲的工作单位、政府、学术团体各方面都应有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策略,为母乳喂养提供具体的支持帮助,保证6月龄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可行性。
母乳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不仅仅是食物,对于特殊的早产儿、双胎儿等来说它也是一种药物。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提倡建立母乳库的重大意义。母乳喂养还可以起到乳房保健的作用,减少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生率。母乳喂养是围绕母亲与婴幼儿这个原点,需要家庭、社会、医疗、政府多个系统共同努力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