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健康宣教
  当前位置:首页> 患者服务>
每颗星星都值得被温柔照亮,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主题宣传

孤独1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像夜空中的星星,独自闪烁,却以独特的光芒照亮世界。自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旨在呼吁全球关注这一群体,消除误解与偏见。2025年,我们迎来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主题聚焦“理解、接纳、行动”——用科学知识打破偏见,用温暖行动点亮未来。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包括:

1.社交与沟通障碍:难以建立眼神交流或回应他人。

2.重复性行为:刻板动作或过度专注于特定事物。

3.适应能力弱:部分患儿需终身照顾,难以融入社会。

部分患儿智力正常甚至超常(如“高功能孤独症”),但社交能力受限,部分患儿伴随智力障碍或语言功能丧失,需终身支持。

全球现状与挑战:2023年美国CDC数据显示,8岁儿童患病率升至1/36,男女比例约为4:1;2020年研究显示中国0-6岁儿童患病率达1.8%。

二、为什么会得孤独症?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基因变异影响大脑发育。

2.环境因素:孕期感染、母亲健康问题等。

3.大脑发育异常:社交、语言相关脑区发育异常。

三、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

孤独症尚无特效药物,但 3岁前的早期干预 可显著改善预后。家长需关注以下 “五不”预警信号:

不看:6月龄后仍回避眼神接触,如喂奶时不看母亲眼睛。

不应:12月龄时对名字无反应,或对周围声音(如玩具声)漠不关心。

不语:18月龄仍未说出有意义词汇(如“妈妈”),或语言能力倒退。

不指:不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如指玩具),或用拉手代替沟通。

不当行为:重复排列积木、旋转车轮,或对日常生活变化极度抗拒(如更换餐具引发哭闹)。

孤独2

四、行动呼吁:从理解到共融

家庭支持:家长可参与“早期丹佛模式”“ABA行为干预”等课程,学习沟通技巧。

社会共融: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公共场所设置感官友好区域(如降低噪音、柔化灯光)。

政策保障:完善筛查纳入妇幼保健体系,扩大康复补贴覆盖范围。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照亮:孤独症不是“命运的诅咒”,而是人类神经多样性的体现。2025年,让我们以科学为灯,以同理心为桥,帮助“星星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在爱与支持中闪耀光芒。

 

预防保健科

20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