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全国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中心成立仪式及学术交流会议在医院举行。本次会议以血管外科常见静脉疾病为抓手,医院众多相关科室积极响应,吸引了各领域医护人员的热切关注,通过医疗团队的协同合作和专业交流,医护共同关爱静脉健康,共享静脉疾病领域的规范化治疗和学术研究。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彭云珠出席会议,会议由血管外科主任杨斌主持。
彭云珠表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授予静脉疾病规范化治疗中心--国家级建设中心,对医院而言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优化行为模式,以疾病为中心,进行全链条管理,这也更符合现代临床专科建设的要求。
杨斌表示,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医疗工作者在处理静脉疾病时遵循规范和标准。云南作为边疆地区,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对规范意识,尤其是在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面,很多医生仍在采用过时的方法,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规范操作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微创、日间化等现代治疗理念的引入,亟须规范操作,提高治疗的舒适性。术后的评估系统在基层单位也普遍缺乏,因此基层医生不单要树立规范意识,更要规范操作流程。医院血管外科会更加努力工作,争取成为全省的试点单位,将规范化诊疗经验推广至全省,争取在全国产生更大的影响。
全国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由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静脉学组发起,由中国血管联盟和北京博瑞血管健康公益基金会主办,全国血管外科领域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经过申报、评选、验收、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入选云南首批“全国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国家级建设中心”单位,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分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医院血管外科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和诊疗水平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全国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的设立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中心作为首批“全国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国家级建设中心”应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将在未来推动云南省静脉疾病治疗走向规范,更好地服务患者。未来,中心将分享经验,借鉴协会的指南和操作流程,确保规范化的治疗模式向全省推广,在全国规范化诊疗中心的支持下逐级下沉,逐步形成省、市、地州的中心网络,通过省级中心对下游单位进行审核,引领下级单位规范化诊疗,确保基层水平整体提升,做到规范操作,正确治疗,减少并发症,最大程度地造福患者,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术交流环节中,血管外科王浩骅分享了《下肢DVT的一站式治疗》,分别就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与临床分期进行详细讲解,并特别介绍了DVT的相关并发症,以及就(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治疗指南进行深度解读。其中,关于指南推荐静脉活性药物用于DVT慢性期和PTS的治疗,指南推荐:对于DVT慢性患者,建议服用静脉活性药物,有条件者可使用肢体循环驱动治疗。超声科陈洪艳分享了《超声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介绍了静脉血管超声观察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静脉先天性异常、术前及术后超声评估术中超声配合等。血管外科赵凌峰教授分享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规范化治疗》,介绍了下肢静脉疾病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压力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静脉活性药物,不同静脉活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其中柑橘黄酮片全面作用于静脉、淋巴和微循环三大系统,作用机制最全面。其术前使用,可为手术创造条件、延缓疾病进展;术后使用,可以预防早期并发症,巩固手术疗效。对于未来的发展,赵凌峰表示,目前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都能快速康复,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在不同临床中心,对手术方式的运用还存在差异,努力推进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同质化,能更大程度地为患者健康造福。随后,各位专家进行了讨论答疑,为这场专业且丰富的学术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此次会议,激发了血管外科医护团队对于静脉疾病治疗的热情与责任感,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这次会议能够成为未来合作与交流的起点,推动云南省静脉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将在全国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的事业中发挥引领作用,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