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急诊医学科ECPR救治案例详细报道(一)

 

2023年1月29日07点20分,120鸣笛声划破了医院宁静的早晨,一辆救护车停在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复苏区门口,急救医生用担架推着一名面色晦暗的中年男性奔入急诊抢救室。

我科年轻的值班医生杨婷立即接诊,此时担架上的男子早已无任何反应,瞳孔散大固定、无对光反射,大动脉不能触及,随行的家属早已因为惊慌乱了手脚,只是在口中不断重复着:病人慢性肾衰、肺动脉栓塞病史,半小时前出现呼吸困难,遂拨打120急救。杨婷医师一边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迅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经过短暂的思考,她考虑该男性患者为心跳呼吸骤停,并迅速组织医护开始抢救:就地心肺复苏、开通绿色通道、安置患者于急诊抢救室红区......这一系列处置行云流水,一旁的家属在看到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后,也终于缓过神去办理相关入院手续。

抢救室内医护分为两波,一边是心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深静脉置管,大家有条不紊、全力以赴地挽救着这条年轻的生命;另一边是详细询问病史、发病经过、完善抽血检查,根据血气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并迅速汇报上级医生指导治疗。经积极抢救,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律。正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患者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此时急诊科李波主任医师、杨旭副主任医师早已在床旁第一时间开启新一轮的心肺复苏术。有着几十年心肺复苏经验的两位主任,再次让患者转危为安,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是否还会再次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这一串串的不确定让在场的每一位医生深深担忧。

我科医师根据患者病史、发病经过、现有检查结果的提示,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分析讨论后,最终考虑导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因素有两点:一为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导致的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二为患者肺栓塞导致的梗阻性休克。因患者反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每一次都让他离死亡更进一步,所以我们不仅仅在与时间赛跑,也需要对每一步操作和治疗慎之又慎。

经过我科专家团队的客观评估,最终决定使用目前最新的ECPR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科室领导亲自与家属沟通,并最终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后,李波主任迅速联系我科ECPR团队,3分钟后由急救医学部科科主任吴海鹰主任医师带领的ECPR团队抵达急诊抢救室。

就在此时,患者出现了第三次心跳呼吸骤停。面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挑战,急救医学部ECPR团队迅速展开工作,以最短时间完成ECPR,开通血管并成功完善ECPR上机运转,与此同时,团队在最短时间内留置血透管,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开放血管通路,为患者存活赢得一线生机。

ECPR这项新技术的发明曾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因为云南总体医疗水平的差距,该项技术一直未能在云南省内开展,这不仅仅是医疗系统的损失,更是很多危重症患者的遗憾。为此,我科作为云南省急危重症救治的行业技术领头人,尽可能多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本次开展的ECPR治疗,是云南省首例,这不仅仅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续治疗效应如何我们将会持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