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22日,以“华夏一家亲,全心向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承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科医学分会2025年第七届华夏全科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现全科医学领域同仁亲如一家、携手奋进的团结精神,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全科医学发展新路径,全心展望学科未来,为推动我国全科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6月21早上8点,大会开幕,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科医学分会(简称医促会)主任委员肖雪教授致大会欢迎辞,感谢各位专家为大家传经送宝,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碰撞出全科更多的火花,为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贡献医促会的力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曾仲教授介绍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历程,表示医院高度重视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建设,希望大家珍惜本次交流学习机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晓民教授强调全科医学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号召全体同仁携手同心,共同迈向全科医学发展的未来。开幕式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亚楠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全体大会报告环节,专家们的分享精彩纷呈。王晓民教授带来的《科技创新引领全科医学》,深入剖析了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全科医学发展,指出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变革与质量提升的关键力量,呼吁全体同仁共享创新成果,以科技助力全科医学未来发展;于晓松教授在《我国全科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重点与难点和思考》中,结合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学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任务与难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与建议,鼓励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攻克难关;吴浩教授以《临床指南在带教中运用注意事项——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为例》为题,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住院医师带教过程中指南运用实例,详细讲解了在运用临床指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展现出全科教学中心医学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黄敏教授的《全科教研室作用发挥》,聚焦全科医学教育,阐述了全科教研室在师资培养、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有效发挥途径,为培养更多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指明方向;肖雪教授介绍的《以“健康为中心”创新贵州基层医防融合发展》,分享了贵州在基层医防融合实践中的创新模式与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基层医防融合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体现出全科医学领域经验共享、共同进步的“一家亲”精神;郑涓教授的《2025WCN会议拾萃及nsMRA研究新进展》,传递了国际学术前沿动态,解读了nsMRA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拓宽了参会者的学术视野,助力全科医学紧跟国际步伐,迈向未来。
大会结束后下午三大分论坛同步启幕,汇聚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共话全科医学未来发展路径。在全科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论坛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王杰萍教授以《重视全科基地日常管理,提升住培质量》为题,强调规范化培训体系对全科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志刚教授带来《AI推理大模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机遇和挑战》,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前景。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杜娟教授分享《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探索性研究》,揭示患者参与式管理在慢病防控中的价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亚军教授讲解《床旁教学的实施和技巧》,为全科临床教学提供实操方法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爽教授以《数智赋能打造基于价值的优质全科医疗服务体系》为题,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革新。湖南省人民医院刘翠中教授、海南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申红教授、河北省卫健委钱卫国等专家分别围绕基层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激励机制、学科建设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睿与李会芳结合临床案例,带来《“质”“量”兼具,不止减重》及《内分泌病例质量分析》,为内分泌疾病的全科管理提供新思路。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论坛由姚晨姣、高海英、杜娟、范腾阳教授先后主持。
全科医生能力提升论坛中,专家讲题聚焦全科医生核心技能提升。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路孝琴教授带来《创新思维与科研选题》,指导全科医生如何从临床问题中提炼科研方向。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菁菁教授分享《叙事医学与全科医患共同决策》,强调人文关怀在全科医疗中的重要性。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姚晨姣教授、同济大学上海东方医院江华教授分别就《全科科研探索与实践》《“数字健康+医防融合”在慢病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展示科研与临床融合的创新模式。四川省人民医院陈红教授讲解《指南引领促进家庭氧疗规范管理》,为基层氧疗管理提供标准化路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卫茹、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黄燕飞等专家围绕罕见病识别、基层诊疗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探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秋萍、徐玉善教授结合本地实践,带来《引领高达标、安全控糖新征程》及《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讲题,推动指南在基层的落地应用。浙江省人民医院陈曦就《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学科发展方向》提出系统性建设思路。
慢病专病管理论坛聚焦慢病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汇聚多学科专家智慧。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事务管理中心史玲教授带来《多元化培训促进基层糖尿病规范化诊疗》,强调培训体系对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马力教授分享《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区域性慢病管理》,倡导全科医生在慢病防控中的枢纽作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葛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海英教授分别就《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策略及HF模型研发》《老年慢病防控与科普》,为老年慢病管理提供多角度解决方案。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荣英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戴红蕾教授聚焦《全科医学中的临终关怀》《高血压患者血压高质量管理》,推动慢病管理向全周期、个性化发展。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姬琛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可征等专家围绕COPD筛查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等议题展开研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柯亭羽解读《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为糖尿病联合治疗提供循证依据。论文分享环节来自全国多地的青年学者还就高血压监测、呼吸道疾病防控、糖尿病生存质量等细分领域展开学术交流,展现全科医学在慢病管理中的多元探索。
此次以“华夏一家亲,全心向未来”为主题的全科医学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团结精神的凝聚与未来发展的展望。作为承办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论坛期间也展示了自身的学科建设成果和特色服务模式。科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科室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学改革,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与联动,通过建立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为基层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此次华夏全科论坛的成功,不仅为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此次论坛,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医院在全国全科医学领域的影响力。未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