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昆医大附一院成功合成18F-FAPI PET/CT显像剂并完成临床显像,开启“肿瘤微环境显像”精准诊疗新时代

 

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合成18F-FAPI PET/CT显像剂,并完成首例患者的临床显像检查!这标志着我院分子影像诊断正式迈入“肿瘤微环境显像”的新纪元,为提升区域肿瘤精准诊疗水平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FAPI:靶向肿瘤微环境中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新型分子探针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指肿瘤细胞所处的局部环境,既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还涵盖其周围支持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免疫细胞以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包括多种免疫细胞、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CAF)、内皮细胞等。在肿瘤发生、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占肿瘤总体积的90%

肿瘤1

1 肿瘤微环境示意图

CAF是活化的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细胞高表达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FAP抑制剂FAPI)对CAF膜表面的FAP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及特异性。使用18F68Ga放射性核素标记FAPI作为一种新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靶向的让肿瘤显影。

FAPI vs FDG,突破传统PET/CT显像的局限

在肝癌、胃癌、食管癌等90%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FAP呈现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几乎不表达。FAPI对肿瘤微环境具有极强的靶向性,与传统FDG PET/CT(反映肿瘤细胞糖代谢)不同,该显像剂能精准“锁定”肿瘤生长的关键生态——微环境基质,在肝癌、胰腺癌、腹膜转移瘤等FDG不敏感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

对比维度

¹⁸F-FDG

¹⁸F-FAPI

临床突破意义

靶向目标

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直击肿瘤生长土壤

显像原理

反映细胞能量消耗

捕获微环境基质重构

揭示肿瘤侵袭转移生态位

核心优势

高代谢肿瘤显像佳

间质丰富型肿瘤显像突破

攻克FDG诊断盲区

炎症鉴别

易与肿瘤混淆

特异性显著提升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化疗

以本次开展的首例患者的显像检查为例,介绍18F-FAPI PET/CT显像的优势。患者为老年女性,活检确诊胰腺癌后,分别在我院完成了18F -FDG18F-FAPI PET/CT显像。

肿瘤2

肿瘤3

肿瘤4

2 首例患者18F -FDG18F-FAPI PET/CT图像对比:A1-G118F -FDG显像,A2-G2为同层面18F -FAPI显像;A为全身MPI图,FAPI具有更高的清晰度;B示正常脑组织不会生理学摄取FAPIC示纵隔内炎性淋巴结FDG摄取增高,FAP摄取不高;D示肝脏不会生理学摄取FAPI,能清晰的显示肝脏内转移灶;E提示无肝脏、胃肠道等生理性摄取的干扰,腹腔内转移淋巴结能较好显示;FFDG遗漏的膈肌转移灶,FAPI能清晰显示;G示无肝脏、胃肠道等生理性摄取的干扰,胰腺病灶能更清晰的显示。

 临床价值:直击肿瘤“生态位”,赋能精准医疗

18F-FAPI PET/CT的临床应用将带来诊疗范式的升级:

1.突破诊断盲区:显著提升低代谢肿瘤(如肝细胞癌、腹膜癌)的早期检出率。

2.精准分期评估:清晰呈现微转移灶(尤其胸/腹膜播散),优化治疗决策。

3.指导靶向治疗:筛选适用于抗纤维化/免疫治疗的患者群体。

4.动态疗效监控:通过微环境活性变化早于传统影像评估治疗响应。

5.鉴别诊断升级:有效区分肿瘤性病变与良性纤维化/炎症。

6. 广泛的适用性:能够用于90%实体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7. 诊疗一体化:将治疗性核素(如177Lu225Ac)标记至FAPI,将实现“诊断+靶向放疗”一体化。

本次新技术的突破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核医学科主任朱高红协调多学科,在多次预合成药物过程中克服了重重技术难题,确保显像剂完全符合临床安全与质量标准,最终成功合成18F-FAPI PET/CT显像剂,并顺利完成临床显像检查,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昆医大附一院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作为医院精准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核医学科将一如既往以尖端影像技术为依托,以“早诊断、精治疗、优服务”为宗旨,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我省各类患者不断开启各类分子影像诊断新篇章。

撰稿者:  

 审稿者:朱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