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春城,颇含暖意,一年一度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视神经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及新进展学习班于2022年12月25日在线上隆重召开。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0余位著名眼科专家,重点围绕神经眼科、常见眼底病和青光眼的诊疗规范、技术和指南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并邀请省内多家医院眼科医生提供了相关专业的10个病例讨论。
会议伊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大会主席李燕教授回顾了我院神经眼科、眼底病和青光眼专业的发展历程,对我院眼科及省内神经眼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愿景,并预祝2022年昆医大学附一院视神经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及新进展学习班圆满举办。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长、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的魏世辉教授首先祝贺学习班顺利举办,肯定了云南神经眼科学界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要求和美好的祝福。魏教授还深入浅出地就最易误诊为脱髓鞘视神经炎的两种常见神经眼科疾病进行了讲解和拓展。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姜利斌教授着重讲述了LHON基因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为LHON治疗提出展望和新方向。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钟勇教授以丰富的临床经典或罕见病例,大量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图像,讲述了海绵窦病变的眼部、全身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尤其要注意警惕海绵窦病变,延误诊治不仅损害视功能,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强调要注意海绵窦病变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中心的孙传宾教授归纳和总结了值得大家识别和重视的VKH综合征不常见的临床表现。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陆方教授对儿童神经纤维瘤病进行了介绍,强调了眼科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神经纤维瘤病的识别和诊疗规范。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李志清教授通过两例“特殊的玻璃体浑浊”详细介绍了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潘英姿教授着重讲解了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流程以及合并白内障的PACG治疗策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田国红教授从复视及眼肌麻痹这一神经眼科常见问题出发,系统又全面地梳理了复视及眼肌麻痹的诊疗思路及规范。大理大学附属医院的李才锐教授以解剖结构和神经传导通路为基础详细讲述了瞳孔异常的分析思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韩芳教授从角膜及眼球的生物力学特征基础,讲解角膜生物力学对眼内压测量的影响。云南省中医医院的董玉主任详尽介绍了神经眼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联勤保障部队九二〇医院的俞丹洋教授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专题讲解。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燕教授、马嘉教授、何波教授、杨荻副教授、陶奕瑾副教授和陈前波讲师,从PCV、CME、眼科影像学、视盘水肿、偏盲型视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不同角度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关于视神经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诊疗规范与进展。还有来自昆明市各大医院眼科的十名讲者,汇报了10个经典的病例,与会专家给予了精彩点评。
为期一天的线上会议及授课,线上参会300余人次,大家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和讨论,获得省内外同道的一直好评,也为2022年昆医大学附一院视神经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及新进展学习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成功举办,以专家团队为担纲建立眼科技术的输出平台,加强了眼科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了眼科医师在视神经视网膜缺血性病变与损伤修复方面的业务水平,为促进云南省眼底病、神经眼科和青光眼专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