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抗疫3年不辱使命,复工为民再铸辉煌--感染性疾病科完成3年抗疫使命,12月21日复工开业

 

一、    建科65年,铸就辉煌

1

 

感染性疾病科始创于1957年,创始人为我国老一代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饶娴宜教授等,为我院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拥有云南省三甲综合医院最大、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齐全、实力最雄厚的六层感染疾病大楼。六十年代开展了肝活检工作。七十年代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参加了我国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获国家疟疾防治研究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奖,1982年蒿甲醚的研究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招生点,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招生点;1986年被确定为卫生部首批临床药理(肝炎药物)基地,2012年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肝病专业,2021年备案成为NMPA药物临床试验感染与肝病专业,每年均承担多项新药临床试验,为新药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云南省卫健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艾滋病及新发传染病危重症的定点收治单位、也是2020年省级综合医院中唯一的COVID19定点收治单位。在2003年抗击SARS中被评为“云岭先锋岗”。2004年3月被评为云南省“巾帼文明单位”,2005年3月杨惠护士长到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领导接见,接受全国“非典巾帼文明单位”颁奖。在2020年至今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获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疫先进集体”、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人文爱心科室”、2020年“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是昆明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承担着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及MBBS留学生的传染病学教学。2003年至今一直是云南省唯一的感染性疾病继续教育基地。是2015年云南省感染性疾病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是云南省首批优质护理病房,云南省艾滋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云南省医院协会肝病专委会主委单位、云南省专家协会健康管理委员会感染性疾病专委会主委单位,云南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现云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1至6届级8届主委单位,云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委单位,云南省医师协会感染分会、云南省医院协会感染专委会及云南省传染病质控中心副主委单位。是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CR-HepB)云南省分中心、乙肝母婴零传播医院、乙肝核甘经治特色门诊单位、中国丙肝临床注册中心、丙肝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成立于2003年的人工肝室,2019抢救患者超过530台次,开展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术式齐全,领先云南省,跻身全国先进行业。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少量血浆置换组合人工肝新技术治疗肝衰竭或重症感染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初步结果已经在十届世界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大会专题报告。2018年成为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公关协作组及中华医学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

昆医附一院感染疾病科始终致力于:传染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新发传染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云南省及贵州省比邻地区传染病医护人员培养的摇篮。云南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始建于我科。云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及云南省医院协会肝病专委会也由我科发起。云南省传染病/感染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力量,始终主要汇集在我科。

科室现共有81名职工,19名医师,1名技师,54名护士。其中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2名,博士5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及以上21名。有2位云岭名医,1位云南省科技厅学术带头人,1位云南省科技厅带头人后备人次,1位云南省卫计委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第七届肝病学分会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四届感染疾病医师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四、五届届传染病专业委员委员单位。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重型肝病和人工肝学组、肝纤维化学组和遗传与代谢肝病学组委员单位。是国家卫健委扶贫攻坚基层乙肝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肝病临床思维训练营”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是2016-2018年“肝病临床思维训练营”(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云南及云贵区域赛主席单位及全国总决赛委员单位。2018年11月23-24日承办全国第十届慢性病毒性肝炎难点热点学术大会。参与编写中国201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7年中国《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肝衰竭诊疗指南(2018版)》、《肝硬化诊治指南(2019)》、《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和《疟疾诊疗指南》。是《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及《GUT中文版》编委单位。有1名国家级应急专家、2名国家应急队员、1名国家级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成员,14名省级应急队员。是一个团结向上、技术过硬、素质优良、服务优质的团队。

2

二、 临危受命,全力抗疫无怨无悔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3年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1月23日,医院党政领导一声令下,我们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义无反顾地全力投入了抗疫战斗,至今连续全力抗疫1050天。承担了医院西昌路院区的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和呈贡院区发热门诊的繁重工作任务。发热门诊共接诊27998例,留观患者7671例,累计阳性1291例。隔离病房:累计收治862例,出院862例;其中,外籍32例,归国人员284例;疑似病例231例,医学观察344例,院内周转医学观察235例。

作为省级三甲医院收治疑似病例及入境有基础病病例的主要定点医院,我们感染大楼,2楼用作10间留观病房,3、4楼为20间严密隔离病房,5楼为ICU及负压病房。医院领导举全院之力,多次优化和改造病房缓冲区、门禁系统。诊疗和感控流程,不断完善。对于其他临床科室办了住院手续,但核酸结果未回报的患者,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周转服务。

3

 

医院党政领导、医务处、感控办领导,经常亲临抗疫一线,指导医疗救治。每一次确诊病例的会诊,总会有院长、副院长亲临一线主持大局。有医院强大的支持,感染科医护人员个个冲锋陷阵、吃苦耐劳。严格的防护,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及后勤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4

 

从2020年2-3月增援武汉咸宁抗疫,到近3年瑞丽抗疫,医院领导做出了优秀的表率!我们感染科积极响应,派出了3位医生、一位护士援鄂抗疫;1位医生支援缅甸抗疫;先后派出医生12人次、护士21人次支援德宏抗疫。机场抗疫派出6位三级医生。派出护士100多人次支援院内核酸采集点、16人次支援疫苗接种点工作;派出应急核酸检测医生护士100余人次。

三、 党建融合临床服务,促进抗疫任务完成

5

 

无论支援武汉、缅甸、瑞丽,或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一线,共产党员都发挥了抗疫先锋队和中坚力量的示范作用,支部建设始终指导和融合了抗疫实践。今年初疫情防控的提级管理,融入了各总支的抗疫段长责任制,更加有效地的推进了全院的抗疫工作。我们及时传达学习疫情防控文件和会议精神,设立了“感染科疫情防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三级责任清单上公示栏,疫情防控工作每周总结通报,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抗疫流程。

6

 

抗疫3年多,感染科支部,医疗零投诉、患者零漏诊,医护人员零感染、零传播;教学无事故,无投诉,圆满完成任务;科研也积极开展和推进。涌现了7位入党积极分子、一位预备党员。40多位医护人员,先后被省卫健委记功或嘉奖。产生了多位省级、院级抗疫先进,科室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人文爱心科室”、云南省先进基层党支部、云南省抗疫先进集体及医院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7

8

9

 

四、 发挥抗疫精神,重振学科建设,与医院一起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0日下午,曾仲院长再次莅临感染科调研,宣布感染性疾病科坚持全脱产抗疫1050天,优质高效的临床服务,实现了患者零漏诊、零传播,医护人员零感染,以优异的成绩,光荣地完成了3年的全脱产抗疫任务,隆重复工,开启重振学科建设,继续为云南省和贵州省比邻地区广大感染与肝病患者服务的新的征程!

从12月21日开始,感染大楼的感染与肝病专家门诊、肝病内科专家门诊、感染性疾病专家门诊、乙肝核苷经治停药门诊、乙肝母婴阻断门诊、丙型肝炎门诊、肠道门诊、VCT/PITC健康咨询室及发热门诊,均正常服务。每周的《感染与肝病论坛》同步恢复开讲。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难危重感染与肝病专科联盟的转诊服务也同步启动。线上发热门诊及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也正常开展。

复工后的感染与肝病科,开放43间病房,共113张病床。五楼10间IICU病房,共23张IICU病床;一楼人工肝室有5张人工肝血液净化床。主要设备有40台心电监护仪、8台有创呼吸机、2台转运呼吸机、12台经鼻高流量氧疗仪、4台人工肝血液净化设备(KM8900、9000,WLXGX-8888、旭化成∑)、2台伟力新型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仪、1台POCT动脉血气分析仪;1台64排CT机、1台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1台Fibroscan 502touch肝纤维化仪、1台Fibrotouch肝纤维化仪。中心化的实验室,引入了国际标准的HBVM定量检测;HBV DNA、HCV RNA高精度检测;HBV、HCV基因分型和HBV耐药位点检测;具备二代测序等感染肝病专业所需要的一切检测条件。

10

 

感染疾病科(感染与肝病)收治的主要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各种原因所致的重症肝病和肝衰竭、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伤寒、恙虫病、败血症、感染性腹膜炎、感染性腹泻、肺炎、不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囊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寄生虫病及登革热、疟疾等热带病。患者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多个省市及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邻国及来自欧美亚非国家的旅游者(郊县及外地患者接近60%)。开展的常规技术包括:人工肝治疗技术(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DPMAS、血浆灌流、CRRT、CHDF等)、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腹水浓缩回输、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定量及基因分型、其它肝炎病毒检测、腰椎穿刺术、胸腔穿刺、骨髓穿刺、各种体液培养、Fibroscan(肝硬度测定)、与介入放射科合作进行肝癌介入治疗、(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其中特色和重点技术主要为重症肝病、肝衰竭和肝移植围手术期的人工肝治疗技术,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术,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Fibroscan。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推广应用,我科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肝病诊疗水平逐渐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保持云南省内领先,已经成为云南省感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病毒性肝炎及肝病的治疗中心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诊疗技术居云南省领先水平,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2014-2019年度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我科排名西南区第四,云南省第一;2020-2021年度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我科排名西南区第五,云南省第一。

医院的家园意识、院训及精神,在抗疫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感谢医院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全力支持,感谢全院职工的支持和帮助!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属于人民。为了人民健康,为了医院安全,我们甘愿继续奉献自己,抗疫到底!全力支持并参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