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危重症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合并感染后更加剧诊治困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因此神经内一科邀请感染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药学科专家组成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感染诊治(MDT)诊疗团队,以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近日首先本次大会由神经内一科韩雁冰主任及医学检验科杜艳主任开场,介绍了开展MDT的重要性和与会的各位专家包括神经内一科孙海梅主任、雷小光主任,检验科马丽菊主任,感染科范晶华主任,影像科李宗芳主任、杨珺主治医师,药学科冯朴琼老师。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感染的诊治,切实保障患者健康,整体提高我科医疗救助能力。
来自神经内一科的杨珺老师带来了一例发热头痛的案例,各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总结对于治疗困难的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较为困难,尤其发热患者的诊断流行病学的询问非常关键,布鲁氏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另外布鲁氏病为胞内菌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可表现为较为特异的表现,实验室血、骨髓细菌培养出布鲁菌病可以确诊布鲁氏病。布鲁氏病原体感染为胞内菌感染,抗生素使用需要疗程足够。
来自神经内一科的孙海梅主任带来了一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案例,通过充分的讨论,总结了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但结核性脑膜炎预后较差,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头颅磁共振及腰穿的检查较为重要。结核性脑膜炎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常不会表现出特征性影像学及影像学改变,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感染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表现,本例患者细胞因子的改变特点可提示有胞内菌感染,临床上可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来自检验科的马丽菊主任的课题是:感染与淋巴亚群分析。系统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分享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百分比通常用于自身免疫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的辅助诊断与监测。胞内菌感染后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可表现为较为特异的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辅助临床进行布氏病感染的诊断。针对结核杆菌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本例患者可能处于结核感染的早期阶段,故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不具有特征性表现,但细胞因子检查结果则提示胞内菌感染。
来自药学科的冯朴琼老师带来的课题是:CRO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到我国CRO检出率仍呈上升趋势,耐药形势严峻,尤其是CRE与PA。CRO传统及快速诊断技术进展迅速,包括药敏/酶型试验,对于高发区域,需要同步进行药敏与酶型鉴定。CRO抗感染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破局;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CRO感染优势显著,获指南推荐CRE、CRKP及MDR/XDR/DTR-PA感染治疗首选之一。
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们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韩雁冰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会议结束后专家们讨论特别激烈,意犹未尽,期待下次再聚,也希望我科的诊治水平及救治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