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科技工作大会在医院报告厅隆重召开。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陆地教授、科技处处长徐宏慧教授、医院党委书记周佳教授、院长曾仲教授、副院长梁红敏教授、党委副书记苏伟教授、副院长罗应伟教授、倪师今教授、朱梅教授、彭云珠教授出席了会议,医院各党总支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40岁以下青年博士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梁红敏副院长主持。
2022年科技大会现场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曾仲院长在讲话中强调医院召开医院科技工作大会,任务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和精神、2022年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以及昆明医科大学2022年党政工作会议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总结医院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2年科技工作任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曾仲院长从加快构建新格局、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医院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医院2022年科技工作以人才为核心、以学科为龙头、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全院职工踔厉奋发,在完成疫情防控和医疗教学工作的同时,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科技工作稳步推进。今后将注重超前布局,注重聚焦建设,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全面推动医院科技工作与临床实际的紧密结合,助力医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
曾仲院长做2022年科技工作报告
梁红敏副院长通报了今年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立项的工作总结,从项目类别、人员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比全面深入分析了医院自1991年以来国基金的立项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23年的申报立项目标。根据目前各科室的人员职称、学历结构的分析情况,对表对标,精准到科室和个人,客观、有针对性地对2023年国基金申报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结合医院科技工作的目标导向,详细解读了医院新修订出台的《昆医大附一院科技奖励办法》。
梁红敏副院长分析国基金立项情况,安排布置2023年申报工作
接着,苏伟副书记宣读了《昆医大附一院关于表彰2022年度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和团队的决定》及《昆医大附一院关于入选2022年第一批“535”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的通知》,大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由主席台就坐的领导为“科技创新奖”和“科技成果贡献奖”获得者颁发奖杯和奖状,为入选医院第一批“535” 高层次人才颁发荣誉证书。
主席台就坐的领导为获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颁奖
昆明医科大学陆地副校长在致辞时表示,科技工作大会的召开,是实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健康云南”战略的需要,也是建设双一流医科大学的需要,将推动高质量医院建设发展。附一院2022年科技工作取得全方位喜人的成绩,今后要继续发扬科技创新的担当精神,促进科研能力上水平、上台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再建新功!
陆地副校长大会致辞
党委周佳书记作了大会的总结讲话。周书记强调,科技工作是医院综合实力和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全院各级干部职工首先要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增强科技创新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评估考核、尊重人才等方面创新机制、构建体系、激发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三是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学术文化体系建设,实现科研和医疗、教学同步发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健康云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党委周佳书记作大会总结讲话
大会的第二阶段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生物医学中心王从义教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撰写和以临床疾病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的专题培训。华西医院副院长陈蕾教授作“现代医院如何着力临床研究管理”的专题培训。两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全体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
王从义教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撰写专题培训
陈蕾教授作“现代医院如何着力临床研究管理”的专题培训
大会现场播放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的宣传片,短片记录了获国基金立项的28位医务人员默默奋斗、辛勤付出的科研心路历程,大会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和典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了我院医务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营造了以解决疾病诊治临床问题为导向,服务患者、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