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门诊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医疗工作> 门诊工作>
昆医附一院门诊预检分诊持续改进PDCA案例


一、项目背景

医院门诊作为医院面向社会、面向广大患者的第一窗口,其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直接反映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而门诊预检分诊作为患者进入门诊的首要环节,预检分诊工作对门诊患者疑难问询、导诊分流、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至关重要,是医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1号令)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院门诊呈狭长型、楼层分诊区的建造布局、日均门诊量日益增多达7500人次以上(设计容纳日均门诊量3000人次),加之8种预约挂号渠道等挂号就诊模式改变,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模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建立了在门诊大厅、各楼层诊区分诊台、发热门诊及肠道门诊处设立分诊点,层层把关、全网筛查的三级预检分诊工作模式。

为了努力实现我院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向高水准、高标准、高监控、低差错的目标发展,门诊部结合门诊现状和实际,制定了一整套持续改进预检分诊工作的措施并贯彻落实,通过加强培训、落实检查及责任制、组织应急演练等多种措施不断强化门诊预检分诊工作能力。门诊部QC小组对门诊预检分诊持续改进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二、成立门诊QC小组

门诊QC小组全面负责门诊质量改进工作。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黄东(门诊部主任)

副组长: 李倩 张艺琼

成员:马昊云 葛寰 冯爱萍 普莲芝


三、制定门诊预检分诊质量改进步骤

2015年3月3日成立QC小组,召开协调会,提出质量改进步骤,制定计划表如下:


四、现场调研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5年3月10日,QC三组对门诊17个分诊点进行预检分诊检查。检查内容包括:1、预检分诊用具,如口罩、体温表、流程图等是否齐全;2、预检分诊人员对预检分诊流程工作掌握程度;3、掌握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知识;4、预检分诊常见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对检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如下:



(二)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员因素

(1)患者因素:绝大多数患者不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及传染病传播途径,不了解预检分诊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多种方式的预约挂号途径,使得有一些需要分流的传染病患者挂了其他科室的号进行就诊;

(2)工作人员因素:对预检分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询问患者的意识;业务不熟或者对一些疑难病认识不够,漏分或漏诊了部分传染病患者。

2.规章制度不健全

(1)感染性疾病的分诊流程不够完善;预检分诊力度需强化。

(2)对于漏分、漏诊的情况无相应的惩罚制度,造成医务人员工作随意。

3.设备因素

体温表、额温表、外科口罩、防护隔离用品等损耗或准备不全。

4.环境因素

(1)预检分诊点设置不合理:预检分诊点和门诊咨询服务台设置于一处,绝大部分患者将它当成一个咨询的地方,预检分诊的作用未得到发挥;

(2)患者身份信息识别不清,未实行实名制挂号。部分患者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挂号或者挂号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使得一些患者确诊为传染病但无法联系到患者本人。




五、制定整改措施

1.人员因素:

(1)患者方面:更新就诊流程图,前台服务人员加强引导,对于有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的病人均需到预检分诊处进行分诊;

(2)工作人员方面: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及预检分诊的重要性。

2.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并加强监督考评。

3.设备因素:定期检查分诊用物,有需要更换或者不足的情况及时更换或补充。

4.环境因素:预检分诊点再造、逐步完成所有患者均实行实名制挂号。


六、实施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1号令)为指导,建立健全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传染性疾病重点病例”跟踪管理制度》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性疾病管理院内回溯问责制度》,明确规定了出现漏报、漏诊情况将责任明确到人;同时将原有的感染性疾病分诊流程深化为三级分诊,即预检分诊点为一级分诊点、急诊及门诊各个诊区分诊点为二级分诊点、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为三级分诊点,层层把关,避免出现漏报、漏诊的情况,因二级分诊点为每个病人就诊必经之路,故重点强调二级分诊点的作用。

发布人:门诊部 发布时间:2016-04-29 00:00:00

首页
下载专区